2个月前,外贸圈还在热议“越南制造大爆发”“越南接棒‘世界工厂’”,彼时越南工厂说,订单已经排到第四季度。2个月后,有关越南制造的最新消息是,很多当地工厂开始缺订单,不得不缩短生产时间,停止招聘,减少劳动力。这种两级反转可能存在片面性,但不可否认的是,在疫情反复、俄乌冲突、通货膨胀、需求萎缩等多重因素叠加之下,全球制造企业中没有任何一家能够独善其身。此时考验的,是一国制造业的底层结构与抗风险的韧性。毕竟只有巨轮才能在狂风暴雨中安然前行。这艘巨轮,指的正是“中国制造”。全球供应链体系再也找不到“第二个中国”。
中国是当今世界上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当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拥有全球最完整的工业体系、完备的基础设施、强大的供应链网络、协同高效的生产能力,这也正是“中国制造”无惧于“越南制造”“印度制造”等等追赶者的底气。所以我们看到,2022年前7月,即使经历了香港、广东、上海、浙江等多地疫情的突袭,我国外贸仍然取得了出口13.37万亿元、在2021年高基数之上仍保持14.7%增长的好成绩。尤其是7月份,我国出口2.25万亿元,增长23.9%,彻底打破全球对中国制造商品需求减弱的预期。这一成绩是中国千千万万外贸人,站在“中国制造”这艘巨轮之上,通过拼搏和努力而创造的。